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资讯 > 正文
    
【诚信建设万里行】体检行业又爆丑闻 如何走出诚信危机?
2018-12-05 09:03:21 来源:中宏网

近日,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再曝体检领域丑闻——“行业里边也有真体检、假体检。有些体检公司做的是假体检,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有一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检查就扔了,(直接)出结果,因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体检中心抽的血做都不做,错误率最高是千分之三。”

体检是假的,医生是假的,血检报告也是假的……作为国内最大体检公司之一爱康集团的CEO,张黎刚的讲话,无疑把体检行业的乱象推上台前。

事实上,这并未体检行业第一次曝出丑闻。就在前不久,一篇题为《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挣一次钱了》的文章将民营医疗体验企业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美年健康”)推到聚光灯下。文章直指美年健康存在体检报告正常但实际已经癌症晚期、体检人员不具备从医资格、胁迫工作人员刷信用卡买体检卡、违规开展CT放射诊疗活动等问题。

尽管涉事企业及时澄清,但体检机构的暗流汹涌,早在民间心照不宣。近些年来,刚刚接受某些天价体检并得到身体平安无事之信息不久却突然在医疗机构发现了不治之症之类的事件远非个例。

老龄化进程和健康中国战略加持之下,国内市场化体检机构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体检到底有多赚钱?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016年健康体检市场容量超过1200亿元。同时,该研究还预测,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达5.75亿。也就是说,这将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大蛋糕。

在“千亿级别”大蛋糕的诱惑下,民营体检行业高速发展。有报道曾拿美年大健康举例称,自美年大健康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2016年、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82亿元、62.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65%、102.25%。在2018年上半年,美年大健康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57%。

以美年大健康为代表的民营体检行业,在补充了社会医疗资源的同时,也伴随着问题的不断浮现。体检市场迅速发展的背后是无序发展、野蛮生长。比如过度体检泛滥、体检“质控”流于形式、体检套餐大而不当、漏检误检时有发生等。如今,爱康集团董事长的一席话便是最好的注脚。而这也只是一个导火线,引爆了埋藏在日益火爆的民营体检行业中的“定时炸弹”。

关于体检行业饱受诟病的乱象,北京青年报报道曾明确将其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检查项目过多过滥,导致过度体检问题,既让消费者多花了冤枉钱,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信誉;二,体检效果欠佳,不但潜在的疾病检查不出来,甚至连患者已经明确的疾病也检查不出来,导致患者延误了治疗,造成严重后果;三,部分体检机构医护人员缺乏资质,甚至存在以护士冒充医生上岗、过度依赖机器的问题。

人民日报、新华社、健康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也均发文直陈“行业乱象”,并提醒“低价体检暗含坑人套路”“体检行业,别忘了呵护健康的初心”。

有报道指出,民营体检行业良莠不齐的问题凸显,与行业迅速发展导致行业准入门槛低、专业人才少等不无关系。民营医疗体检行业整体所面临的考验,是医疗集团拥有一定的体量规模之后,如何使人才水平、运营管理跟上扩张速度的问题。而美年健康近期所陷入的危机,其发端也都是来自人才短缺这个软肋。

近年来,并购、扩张成为了民营医疗体检行业的主要战略。公司的快速扩张,又势必导致对医疗人才的需求剧增。以美年健康为例,该公司2017年实现企业合并24家、取得控制权20家。今年2月收购了19家公司门店;3月以3.58亿元收购亳州公司等十四家公司股权。业内人士认为,美年健康的“假医生”事件的最终原因更多是业务高速扩张,导致医疗人员资质水平被公众质疑。

实际上,在2016年并购了慈铭健康后,美年健康稳坐民营体检行业龙头位置。然而,公司规模迅速扩大背后的人员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性等隐形问题,也成为了其潜在的忧患。

据2017年年报数据,美年健康在2015年有1.39万员工,两年后就翻倍增至近3万。与此同时,该公司2016-2017年的雇佣资金投入为7.96亿、10.74亿,然而人均年雇佣金额却从8.02万元降至6.23万。其中,该公司在职员工中28.3%的员工教育水平为中专及以下,大专及以上的占到71.7%。

可以发现,该公司的规模在迅速扩大,然而年人均薪酬却在明显下降,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该公司从业人员的门槛正在放低。

纵观整个民营体检行业,其实乱象一直存在。有报道曾引用一位民营医疗行业相关人士的话称,“在高速扩张下,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现象突出。为了拿到单位体检项目招标,机构之间只有比拼价格,但低价必然带来另一面——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盈利上不去的情况之下,难以聘请到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人员。”

新华社曾在今年5月对民营体检机构发文指出,目前体检机构普遍重设备、轻医生,重化验、轻诊断,检前健康评估和检后追踪指导流于形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全科医生比较匮乏,影响健康体检的准确性和指导性。

为规范健康体检机构设置和执业行为,卫健委先后印发出台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健康体检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试行)》等法规。此前,相关部门还专门发文要求规范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要求健康体检机构严把准入门槛,规范服务行为,并决定开展健康体检机构大检查。

根据《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要求“至少具有2名具有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具有10名注册护士。”

尽管该《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把体检行业关进了制度笼子,然而经过近10年快速发展,这一规定准入门槛已与今天体检行业的发展水平多有不符。

说到底,体检行业乱象无非两个肇因:一是行业发展太快,规矩不彰、标准缺失;二是行业监管滞后,不少体检机构基本处于“放飞自我”的状态。更不得不说的是,体检领域不比传统医疗机构,既不在医患纠纷的第一线,也不在治病救人的最基层,因此,应付敷衍的后果并不算严重,即便小概率出现技术疏漏,既难以发现,也难以究责。正因如此,理论上来说,体检机构应该更早纳入专业监管的势力范围。

而对整个医疗行业的监管,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准入一个手段,而是需要持续的监管。不仅要依靠政府管,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包括行业协会、老百姓、媒体等的力量。也可以考虑通过数据信息的手段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更为重要的是,惩罚力度应该加强,提高违规违法成本。对于体检行业涉嫌造假者,不但要根据其收费标准进行高额罚款,还应该启动吊销相关人员资质,情节恶劣的则按照《刑法》的“医疗事故罪”相应条款进行追责,对涉事医疗机构也应采取严厉的处罚。

对此,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大型医疗服务信用体系,将各地体检机构都纳入这一全国性的信用体系,构建科学的体检机构与医师评价模体系,通过对医德诚信、专业能力、用户体验等各方面的评价,形成类似“信用分”的评价结果,从而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体检机构选择参照。同时,采取优胜劣汰的管理体制,让各类体检机构也实行评分排名制,进一步淘汰评分较低的机构,对于有造假等恶劣行为的体检机构,将他们从队伍中永远清理出去。唯有如此,才能让造假成为体检行业一条不敢碰的红线。

人命关天,医疗领域的信用更显得弥足珍贵。真诚专业地对待每一位体检者,既是职责所在,又是良心所往。如何摆脱不断出现的丑闻带来的诚信危机和行业发展阵痛,也是体检机构能否迎来美好前景的关键所在。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