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知识 > 正文
    
【风险提示】当心“冒牌”疾控中心人员布置的骗局
2020-03-24 09:23:13 来源:中国信用


最近,市民刘女士就接到了一通来自所谓“疾病预防管制中心”的电话,不曾想这竟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骗局。3月17日,据辽宁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办案民警介绍,目前国内疫情趋于平稳,骗子们也开始复工了,继虚假销售口罩、网购退款、投资理财诈骗后,出现了一种全新剧本的诈骗手法——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与传统冒充公检法诈骗相比,这类诈骗其实没有太大变化,只不过骗子在疫情期间,摇身一变成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假借受害者涉嫌虚假销售口罩的名义,要求受害者配合调查,至此骗局又回到了传统的冒充公检法诈骗、通过转接实施诈骗的套路。

警方公布新“疫情骗局”套路

第一步:以贩售医用口罩为名义进行恐吓

“您好,我这里是疾病预防管制中心,您现在方不方便来我们单位一趟?”电话拨通后,对方先表明身份,刘女士赶紧问道:“有什么事吗?”其实,刘女士并没意识到,骗子一上来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根本就不存在“疾病预防管制中心”这个单位,正确的名称应该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们单位接到通报,说您在网络上大量贩售医用口罩,这个情况您清不清楚?”骗子问刘女士。当被质疑身份以及来电不是座机号码时,骗子再次强调了自己所谓的“管制中心”的单位,并解释称座机是专门用于接听群众热线的。“2月20日,你是不是在网上订购了大量来自上海一家企业的口罩?

刘女士一直在老家,并没有从上海订购过口罩,但骗子一口咬定就是刘女士所为,并准确说出了刘女士的身份证号,“你违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十二条!”骗子还在电话中一字不差地念出了相关规定,称将依法追究刘女士的刑事责任。此时的刘女士有些发慌:“你们得帮我查清楚啊,我就是个普通上班的,在家呆了快40天了,连家门都没出去过,我真有点蒙。”这个时候,刘女士其实已经“上钩”了。骗子上来就给受害人扣上了非法大量售卖防疫物资的“帽子”,加上一本正经地念出相关法规,都是为了“忽悠”受害人。

第二步:假扮好人耐心分析博取信任

之后,骗子开始帮刘女士分析为何她的个人信息会泄露。“身份证是不是丢失过”“是不是外面办事的时候经常用到个人信息”“最近是不是在网上购物”……这些情况一一被否认后,骗子接着又称刘女士的情况可能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出现过,那就是个人身份信息外泄被犯罪分子冒用,在上海订购了100箱口罩,进行囤积高价出售。

这个时候,骗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博取受害人的信任,名为帮对方去进行核实,实则一步步将刘女士带入自己的圈套。

第三步:转接至“公安局”实施诈骗

乱了阵脚的刘女士恳请对方“查清楚”,这时骗子顺水推舟:“我们不是调查单位,承办单位是公安局,我这里给你一个建议,你可以先给公安局报案。”之后,骗子还煞有介事地让刘女士找来纸和笔,记下来所谓的“文件流水编号”。听到刘女士语露慌张,另一头的骗子继续“忽悠”,“那这样好了,我待会儿请前台总机帮你打电话,开启国家免计费的报案系统,转接案发当地的公安机关。”

“您好,欢迎致电公安局,全体民警将以立警为民,执法为民的宗旨,竭诚为您服务!”电话中传出生硬的电脑合成人声后,一名男子在电话中说:“喂,您好,公安局!”就这样,刘女士掉入了一场精心布置的骗局中。目前,案件还在调查中。

警方提示:警惕六类诈骗套路

综合来看,骗子的套路并不高明,只是利用疫情这段特殊时期,一步步瓦解受害人敏感脆弱的心理防线,实施诈骗。在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遇到以下情况的都是诈骗——

1. 凡是自称“疾控中心、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以“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为理由主动提出将电话转接至“公安机关”的,都是诈骗!

2. 凡是要求“电话、QQ、微信语音视频”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3. 凡是要求通话内容“绝对保密”、通过网络发送“通缉令、逮捕令”的,都是诈骗!

4. 凡是要求手机电脑下载软件、点击网页链接“接受调查”的,都是诈骗!

5. 任何要求把资金归集到指定账户(无论自己名下还是陌生账户),开通网银,提供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6. 接到陌生电话,如有疑问,立即拨打110求助咨询!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