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1年北京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今年在天通苑等地铁站将推出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信用安检”具体怎么实现?据市交通委、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消息,安检新模式将基于“常旅客白名单”实现。
据介绍
“常旅客白名单”基于信用体系建立
经常通勤的乘客可以主动申请加入“白名单”
从而简化安检流程
提高进站效率
按照计划,今年本市将在天通苑、天通苑北、天通苑南、霍营、回龙观东大街等站推出这种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提高安检质量和效率,实现乘客快速进站。
在地铁建设方面,北京今年将实现7条段、54.5公里的开通试运营目标,涉及8号线三期剩余段(中国美术馆-珠市口)、11号线西段(金顶街-首钢)、14号线剩余段(西局-右安门外)、17号线南段(十里河-亦庄站前区南)、19号线一期(新宫-牡丹园)、机场线西延(东直门-北新桥)、S1线剩余段(金安桥-苹果园)。3号线一期、12号线、17号线等在施线路也将加紧建设。同时,推动既有轨道线网优化提升,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房山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
同时,交通部门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推动与铁路部门签订路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完成四网融合顶层设计,打造“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推进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通密线等市郊铁路整体提升工程,推进S2线南段(黄土店—南口)通勤化改造,为市民提供通勤多样化选择。研究市郊铁路与轨道线路交叉处增加换乘站方案,并组织实施。
保刚需 削高峰
北京地铁票价将调整
近日,《2021年北京交通综合治理方案》公布,明确提出要研究地铁“高峰票价+通勤优惠”。今天(3月31日)上午,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在做客北京广播电视台1039交通广播节目时介绍,未来,非通勤乘客在高峰时段乘坐地铁的价格将会更贵,目的是引导市民错峰出行。
“高峰票价+通勤优惠”,许多市民担心高峰通勤成本会提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主任工程师孙玲表示,实行“高峰票价”对于刚性出行的“常旅客”也就是上班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非“常旅客”,也就是临时出行的人员票价会有所上升,目的也是在引导市民错峰出行。也就是想把非刚性需求乘客引导至平峰出行。对于具有刚性通勤需求的乘客,可以享受“通勤优惠”。
据介绍,“高峰票价+通勤优惠”模式仍在研究阶段,会有相关的数据支撑,将进行严谨的研究。
为了提升公共交通体系的支撑力,持续优化出行结构,本市还将逐步提升45分钟以内通勤比例。在16号线屯佃站、苹果园枢纽、燕房线阎村东站、4号线安河桥北站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加大“碳普惠”激励的推广力度,助推私家车出行向绿色集约出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