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一周年!河南社会信用体系依法建设有成效
2021-05-06 09:45:12 来源:潇湘晨报

4月29日,“《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施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文生,漯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高喜东,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红霞,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杨长军,新华社河南分社党组成员、副社长林嵬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介绍了《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一周年的有关情况及具体举措,并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条例》于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认真组织实施《条例》“1+4+5”专项行动,即以宣传贯彻为1条主线,以配套制度设计、行业信用管理、区域立法实践和标准规范体系为4个主攻方向,重点推进信用信息归集、信用监管、信用行业发展、信用环境建设和信用主体权益保障等5个领域依法建设、依法规范、依法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营造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

据悉,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先后联合省纪委监委、省交通厅等单位开展“信用·让中原更出彩”主题展览;并会同新华社河南分社开展贯彻《条例》典型案例评选暨厅(市)长谈信用活动;组织撰写出版《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释义》;组织开展《条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五进”活动,累计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展览等200余场(次)。各地各部门政务服务大厅、地铁、车站等滚动播放《条例》公益宣传和微动漫视频超过2000小时,营造了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

信用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河南省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覆盖42个部门和行业领域,以及水、电、气、暖等6个公共事业领域,7300个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定出台了《河南省信用信息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省信用信息平台网络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20余项制度。加快研究制定信用技术标准,河南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代码集、查询服务规范和共享技术规范等地方信用标准已立项评审。

信用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河南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持续提升“信用+大数据”服务功能,“1+18+10”一体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据统计,目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各类信用数据突破50亿条、共享数据量位居全国第1,“信用中国(河南)”累计点击查询量突破3.2亿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2020年信用信息支撑中小微企业融资和“放管服”改革观摩会上,取得了全国第2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一体化建设示范性平台网站”称号。濮阳、漯河市级平台分别获得“标准化平台网站”和“特色性平台网站”称号。

加快构建贯穿全周期的信用监管机制

据了解,在事前环节,河南省组织各级各部门梳理适用信用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积极推广“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等5类信用承诺,开发建设信用承诺管理系统,归集信用承诺信息221万条;在事中环节,建成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系统,初步完成4类主体、覆盖218万家企业、1.4万个政府机构、8.8万家事业单位和12万个社会组织的信用综合评价,为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提供参考;在事后环节,河南省联合奖惩系统与51个部门(行业)单位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127个业务系统实现全流程嵌入,累计信用核查2185万次。河南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务员录用、调任人选社会信用记录查询机制,目前已开展69批次、2410人次查询。

倡导信用惠民便企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组织开展河南省“861”金融暖春行动,实施“信豫融”综合信用服务提质工程,围绕先进制造、脱贫攻坚等8个重点领域,推动金融机构依托“信豫融”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据统计,目前,平台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48家,企业2万余家,发布金融贷款产品155个,支持近9000家企业获得信贷732亿元。实施“信易+”守信激励创新工程,开发“信易行”“信易游”“信易租”“信易医”等守信激励信用服务产品共9类22项,在优先出行、景区服务、简化流程、免交押金等方面提供信用便利优惠服务10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新冠疫情行动中,河南省信用工作部门密切监测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失信行为,开展信用核查5000余次,实施失信惩戒20余次。开通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 “一企一策、专人办理”的信用修复“绿色通道”,26家企业完成在线零接触信用修复。“信用中国(河南)”网站开设“抗击疫情诚信光荣榜”,公布先进个人1989名、先进企业383家,公示疫情防控诚信典型案例等相关信息1000余条。

信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