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资讯 > 正文
    
内地房企频繁高息发债 信用风险扩大
2012-12-07 11:0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月15日傍晚,首创置业(2.56,-0.04,-1.54%,经济通实时行情)(2868.HK)发布公告称,将在香港发行11.5亿元人民币2014年到期债券,年利率4.75%。所得款项作为利息储备账户资金、未来收购及一般企业用途。

    发债狂潮

    自2011年1月以来,内地房企已从境外债券市场融资超过30亿美元,去年全年为80亿美元。不过,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亦对这种融资“热度”提出质疑,称内地房企大举发行债券更侧重为负面影响。在今年市场前景难以预测的前提下,房地产销售和利润率一旦削弱幅度超过预期,这些开发商将很有可能面临“重大的再融资风险”。

而在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眼里,这不过是老故事的重演。内地开发商不愿通过降价的方式来加快资金回流,而是通过高息债的方式实现扩张。

                                          

2011年首次发债的内地房企,包括了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1966.HK)和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1668.HK),两家公司的筹资规模分别为20亿元人民币和2.5亿美元;瑞安房地产(3.64,-0.05,-1.36%,经济通实时行情)有限公司(0983.HK)在2011年1月也融资35亿元人民币,此前,该公司已在去年11月、12月相继融资共计57.2亿元人民币;合生创展集团(8.93,-0.27,-2.94%,经济通实时行情)有限公司(0754.HK)则提出了以11.75%票面利率,发行3亿美元5年期债券的计划。

亦有一些企业筹划发债。2月7日,碧桂园(3,-0.06,-1.96%,经济通实时行情)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7年期优先票据,具体募集金额以及票面利息将视市场行情及投资者兴趣再行确定。

 

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201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在离岸的债务融资金额已达28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四成,反映出主要发展商对房地产市场仍有信心,并预期未来房地产商的债务融资将更频繁密集。

 

早前,中骏置业就与德意志银行以及汇丰订立购买协议,成功发行20亿元5年期的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债券,利率为10.5%。当时,他们所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获得8倍的超额认购。中骏置业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裁李维亦指出,调控已成常态化,合理储备资金,可以未雨绸缪。

 

2011年1月10日举行的发债路演上,恒大地产(3.78,-0.13,-3.33%,经济通实时行情)主席许家印(3333.HK)表示,中央今年可能会加大楼市的调控力度,使市场发生大变化,此时发债集资,可以使经营更加稳健。“基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市场对该类债券态度积极,相信目前是发债的好机会。”据悉,恒大拟发行55.5亿元人民币2014年到期的优先票据,息率为7.5%,同时还发行37亿元人民币2016年到期的优先票据,息率为9.25%.

 

众多企业扎堆发债亦是在挑选时间窗口。一旦时间窗口打开,房企融资难度降低,而一旦赶上糟糕的时间窗口,即使再好的公司也可能受到冷遇。2010年,1月、3月、4月和7月、11月是发债比较密集的月份。

 

从发债利息来看,中骏置业利率为10.5%,华南城为13.5%,恒大去年两次发行优先票据的利率高达13%,许家印表示,此次计划发行以美元结算的人民币优先票据,相关的利率较低,恒大可借此把高息贷款换成低息贷款,同时也可把短期借贷换成长期借贷。恒大将维持总负债比率在40%以下,利息偿付比率在3.5倍以下的目标。

 

开发商资金来源趋紧已成不争的事实。“今年的信贷规模与去年的信贷规模基本持平,但要钱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仅新项目需要钱,正在建设中的老项目也需要钱,于是造成了信贷紧张的局面,利息也会有所上升。”谢国忠指出。

 

另据了解,部分商业银行为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大幅提高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其中,对重点客户尽可能提高贷款利率,总行级优质高端客户,贷款利率不能低于同期基准利率;分行级重点客户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一般客户则上浮15%-20%。除了利率上浮外,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核也日趋严格,有个别股份制银行已停发新增开发贷款。这意味着,开发商只有还清存量部分,才能获得新的开发贷款额度。而与此同时,限购令下各城市形成的观望态势会造成开发商销售速度放缓,影响资金回流。

 

“股地拉扯”再循环?

香港时富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姚浩然预期,中国政府收紧信贷,部分对资金需求大的公司由于信货限制,将会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发债,向市场集资。他认为,发行票据对这些公司的中期资本控制会有所帮助。

 

但标普很快就降低了发债房企的评级。今年以来,标普已经将3家公司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因为它们进行激进的债务融资支持扩张。这3家公司分别为恒盛地产(0845.HK)、佳兆业(1638.HK)及人和商业(1.21,0.01,0.83%,经济通实时行情)(1387.HK)。债务发行也可能将削弱恒大地产及碧桂园的信用评级。

标普信用分析师符蓓则对部分房企频繁发债表示担忧,认为若地产商继续以如此高的频率发债,将来债务到期时间将过于集中在短短几个月内,为企业再融资带来困难,若房地产市场或资本市场在临近债券到期日时无法发挥支持作用,则部分发债企业将出现财务困难。

 

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分析师曾启贤也称,虽然新债券的所得资金会为公司的快速增长计划提供资金,同时延长其债务到期日状况,但所增加的债务(扣除再融资)将使内房股的调整后债务/资本值比率维持在60%-65%以上的高水平,因而提升其财务风险。

 

近几年来,每遇市场波动,标普、穆迪等评级机构都曾调低企业信用评级。但企业对此并不过分担心,旺盛的需求总能让企业安然渡过债务难关。

 

以绿城(3900.HK)为例,由于发债,绿城净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100%,还曾因为债务偿还问题引发严重的危机。绿城高管此前在与本报记者交流中表示,尽管绿城负债率较高,但由于市场旺盛,不存在债务偿还危机。但绿城已经意识到,通过高息举债来维持企业的扩张并不是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谢国忠则认为,这些从境外资本市场融得的资金,一定会流入内地的房地产市场。“股地拉扯”或将继续上演。地价赌股价会上涨,股价赌地价会上涨,整体来讲是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商共赌未来房价会不断上涨。上市房地产商到股市圈钱,随后到处圈地,造成地价不断上涨,然后不断在金融市场上增发新股继续融资,而高价圈来的地也直接反映在企业的市值上,形成“良性互动”;到了终端市场,高地价“暗示”并推动现售房价的上涨。上市房产企业便成了大赢家。

 

尽管主角暂不相同,与“发债潮”紧密相伴的是土地市场的变化。以一线城市上海为例,土地市场高溢价率再现。2月11日、12日,上海土地交易市场经营性地块开标,不但纯住宅地块竞争激烈,商业地块的溢价也超过50%“安全”监控线,其中一幅地块溢价率高达178%,6幅地块成交金额近24亿元,上海土地市场火爆依然。在二线城市长沙,香港九龙仓(0004.HK)集团2月1日以56.36亿元,从多个地产大亨“围剿”中,抢得长沙一商业用地。

信用在线